(作者:沈文策[【策马翻译培训】第88期周末口译班学员,CATTI 2级口译证书持有者])
这次过了二口,在此就跟大家说说不知能不能算经验的经验吧。 2011年11月份考完三口之后在口译学习上有所懈怠,只是时不时练习翻译、精听和阅读这些语言层面的东西,专门的口译练习做的很少,寒暑假甚至彻底没在学习状态,后来再次接触口译顿觉生疏,大大退步,经常想要是一直带着练就好了。这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问,除了不断夯实基础以外,针对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正式开始准备二口是在2012年9月份,也就是上策马周末班之时。在老师指导下接受专业系统训练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上完讲解方法的几大板块之后,我逐渐找回了以前口译的感觉,不仅如此,对自己练习时一些大的困惑有了清晰的认识,纠正了不当的方法,一直以来的让我头疼的问题也有所解决。 比如,我仗着自己记忆力还不错,喜欢拼命地记,试图把什么都记下来,到了开口时发现只有信息碎片,没理解意思,更别提把意思表达出来。老师让大家做无笔记练习,刚开始我很不习惯,录音一出来还是习惯性地想要抓起笔来写,即使用脑记也不会筛选、整理听到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往脑子里装。慢慢地不那么慌张了,不那么依赖笔记了,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时淡定多了,听不懂时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把记笔记的精力转到理解意思上(一紧张就容易产生能记就记的心理)。明白了听的时候把握逻辑是多么重要,记笔记也是在此基础上记意思、记逻辑,译的时候也要“得意忘形”。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一点是我在口译上的一个短板,二口综合最后的概述我又犯了什么都记什么都写的毛病,字数远远超出了要求的范围;实务也出现了多次记下来一大堆零散信息然后胡乱拼凑的情况,碰到长难句还是抓不住主要意思,最后还差点纸张不够没地方记(我属于记得比较紧凑的那种,可见记了太多)。不过经过训练之后的确逐渐取得较大突破,薄弱环节上的进步会明显推动整体的进步。大家不妨对自己口译学习进行总结,有重点地系统训练。 因为我这次的目标是第二次考二口时过,所以准备计划是长期的,而非短期冲刺。我做了《视译》、《实战口译》、《听辨》、《全真试题》这几本书,除了那四套真题都做了以外,其他三本书至今都没有做完。准备前期视译做得比较多,不时做一个单元《实战口译》,也听着VOA慢速进行无笔记复述练习,并尝试建立自己的笔记符号系统。还兴致勃勃地看中英文的新闻等,不过后来没怎么坚持(打算还是要培养起关心时事的习惯)。也开始以蜗牛般的速度学习经济学,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浓,挺好的,虽然考试中铺天盖地的专业术语我还是反应不过来。中期视译做得少一些,主要练习口译,感觉那本书越来越难,每单元的背景知识领域都不一样,很难看到进步,花很多时间精力学了一单元后下一单元还是老样子,有时看上去挺简单,真正练时听不懂译不出,有时看过一遍参考译文之后再自己听译还是不行,灰心丧气,乃至有时出于畏难情绪搁置了练习。这期间还开始做《听辨》,主要练习听力和笔记,进度也比较慢,一则练习有时要做好几遍,我想每做一则练习都应该发挥其最大价值,求质不求量,不过有时候也因为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效果而感到焦虑,于是安慰自己这一次过不过并不重要,不用去追求进度,脚踏实地走下去就好。后期做了真题,感觉比我想象得还要难(当然不难也就不是二口了),又想到快要考试了不免感到惶恐,及时调整了心态,稳住阵脚,告诉自己即使剩下的时间不多也要充分利用,想想还能够做什么。真题我也做了好几遍,除了一般的学习外,还格外注重表达,学习参考译文的表达并进行了整理,后面自己再练习时对此要求也更加严格。还给自己录了两次音,平时在学校不太方便,那时觉得很有必要便想办法找了舍友都不在的时间在寝室里边做真题边录音(我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增加录音的次数,尽管具体实施方案还没想好)。这期间口译和听辨练习也都在带着做。可能是深感练习后仅仅看一看、划一划并不够,不足以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临考考前准备中反思和总结占了很大的分量,想一想为什么某个地方听漏了或是没听懂、某个词怎么就听错了或是混淆了、自己的笔记中某处回过头来看不懂是什么原因、某个多次碰到的既方便又优美的表达为什么总是不会用、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会说的却开口卡壳,等等,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写下来,包括想到的应对方法,以加深印象。口译那本书中新的单元做得不多,而是对做过的部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理,有些单元又做了一到两次,练过好几遍的熟悉的材料并非没有价值,温故知新,隔了一段时间再看真的会有新的收获,甚至是茅塞顿开的愉悦呢。既是对学过的术语符号译法的巩固,又使得自己的信心有所回升,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刻意去背但还是在脑子里留下来了的嘛,原来口译技巧上还是有一定进步的嘛。 考试前几天一度会突然感到一阵紧张,当意识到第二天就要上考场时反而平静下来,晚上睡得挺好,中午回寝室躺了一会儿,隐约睡着了,照例到学校食堂吃的早饭和午饭,按部就班地来就好。综合部分有不少选择题好像还什么都没听到呢就过去了,只好蒙着选,看来后面还要加强精听的训练;实务部分我感觉一个镇定的状态很重要,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节奏,不管到底会不会,尽量拿下自己能够拿下的,过于慌乱的话容易频繁出现无意识的口头禅,且容易丢掉很多本可以抓住的点,甚是可惜。 考前脑子里曾闪过“千万不要考到计算机前沿科技方面的”的念头,结果最后一篇是关于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的,加之当时十分担心纸不够用,一段录音过后又来一段显得没有尽头,心里那根让自己稳住的弦有些松动,平时挂在嘴边的一些词汇临场也想不起来了,紧接着又反应过来了却又回天无力,不过想想口译也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吧。虽然那一篇里的术语并不是很偏很难,但是如果平时多接触的话对现场状态的影响肯定会更小,还有英译汉那让人心灰意冷的第二篇,都告诉我们背景知识对于口译这一行业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啊。 过二口远不是终点。学海无涯,基础的加固,技巧的打磨,知识的积累,在口译这片汪洋里的我们都还要勇作舟乐作舟啊。 感谢教过我的策马老师,感谢一起上过课的同学们,在此也向所有策马学员和教师祝好!
沈文策 2012年1月16日
|